泡腾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药物或营养补充剂剂型,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:
定义与原理
定义:泡腾片是含有泡腾崩解剂的一种片剂。
原理:泡腾崩解剂通常是由有机酸(如柠檬酸、酒石酸等)和碳酸盐(如碳酸钠、碳酸氢钠等)组成。当泡腾片放入水中时,有机酸和碳酸盐会发生化学反应,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,从而使片剂迅速崩解和溶解,形成均匀的溶液。
特点
溶解迅速:能在水中快速崩解溶解,一般只需1 - 5分钟,就可形成澄清或混悬的溶液,便于服用。
口感较好:可以添加各种矫味剂和香料,如水果味、甜味剂等,使溶液口感良好,尤其适合儿童、老人以及对药物口感有要求的人群。
吸收快速:由于其在水中迅速溶解,以离子形式存在,进入人体后能更快地被吸收,生物利用度较高。
方便携带与保存:泡腾片一般体积较小,包装紧凑,便于携带和保存,在有需要时只需加入适量水即可使用。
制作工艺
原料准备:选择符合药用标准的各种原料,包括主药、泡腾崩解剂、填充剂、润滑剂、矫味剂、色素等,并进行预处理,如粉碎、过筛等,以保证原料的粒度和均匀度。
制粒:将主药与部分辅料(如填充剂、部分泡腾崩解剂等)混合均匀,加入适量的粘合剂制成软材,然后通过制粒设备(如摇摆式颗粒机、流化床制粒机等)制成湿颗粒,再经过干燥、整粒等工序,得到干燥的颗粒。
总混:将干燥的颗粒与剩余的泡腾崩解剂、润滑剂、矫味剂、色素等辅料放入混合设备(如三维混合机、V型混合机等)中充分混合,使各种成分均匀分布。
压片:将混合好的物料放入压片机中,根据设定的压力和片重等参数进行压片,制成泡腾片。
包装:对压好的泡腾片进行质量检查,如外观、硬度、片重差异等,合格后进行包装,通常采用铝塑泡罩包装或瓶装等方式,以防止泡腾片受潮变质。
应用领域
医药领域:如阿司匹林泡腾片用于解热镇痛,维生素C泡腾片用于预防和治疗坏血病以及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等,还有一些抗生素类泡腾片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等。
保健品领域:除了常见的维生素类泡腾片,还有一些含有多种矿物质、氨基酸、植物提取物等成分的泡腾片,用于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,增强免疫力等。
其他领域:在口腔护理方面,有口腔清洁泡腾片,用于清洁口腔、杀菌消炎;在美容领域,有一些含有胶原蛋白、玻尿酸等成分的泡腾片,可用于美容养颜等。
使用注意事项
使用方法:应将泡腾片放入适量温水中,待完全溶解后再饮用,不可直接吞服,以免泡腾片在口腔或食道中释放二氧化碳气体,造成窒息或损伤。
水温控制:一般水温不宜超过40℃,以免影响药物或营养成分的稳定性,尤其是维生素类泡腾片,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维生素失效。
现用现泡:泡腾片溶解后应立即饮用,不宜放置过久,以免溶液中的成分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等反应,影响效果。
禁忌人群:对于一些患有严重心脏病、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,在使用泡腾片时可能需要谨慎,因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。此外,对泡腾片中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