软胶囊的原材料采购有诸多要求,涉及明胶、增塑剂、油脂等多个方面,以下是具体内容:
明胶或替代材料
来源与质量:若选择明胶,应确保其来源于健康的动物组织,如牛、猪等,且生产过程符合相关卫生和质量标准。对于植物源的替代材料如阿拉伯胶、卡拉胶等,要保证其种植和加工过程无污染。同时,采购的明胶或替代材料应具有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,如检验报告、合格证书等。
理化指标
冻力:明胶的冻力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,一般要求冻力在180-220Bloom之间,以保证软胶囊的成型和强度。
粘度:粘度通常在30-60mPa·s之间,合适的粘度有助于软胶囊的制备工艺,确保囊材的均匀性和稳定性。
透明度:明胶或替代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透明度,无明显的杂质、浑浊或颜色异常,以保证软胶囊的外观质量。
水分含量:水分含量一般控制在12%-16%,水分过高易导致微生物滋生和软胶囊变软变形,水分过低则可能使软胶囊脆裂。
微生物指标:细菌总数、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应符合相应的药用或食品级标准,不得检出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等致病菌。
增塑剂
种类与纯度:常用的增塑剂有甘油、山梨醇等,采购时应选择符合药用或食品级标准的产品,纯度一般要求在98%以上,以避免杂质对软胶囊质量产生影响。
安全性:增塑剂应无毒、无刺激性,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,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。
稳定性: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,增塑剂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,不易挥发、氧化或发生其他化学反应,以保证软胶囊的性能稳定。
油脂及其他内容物原料
油脂类
种类与来源:如鱼油、植物油等,应明确其来源和种类,确保质量可靠。例如,鱼油应来自无污染的海域,且经过严格的提纯和检测,以保证ω-3脂肪酸的含量和纯度。
质量指标:包括酸值、过氧化值、碘值等。酸值一般应不超过1.0mg KOH/g,过氧化值不超过10mmol/kg,碘值根据不同油脂种类有相应的要求,以反映油脂的新鲜度和氧化程度。
稳定性:油脂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,不易氧化变质,可通过添加适量的抗氧化剂来提高其稳定性,但抗氧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。
其他原料
活性成分:对于含有维生素、矿物质、植物提取物等活性成分的软胶囊,活性成分的含量、纯度和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配方要求,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。
辅料:如助悬剂、乳化剂、矫味剂等辅料,应符合药用或食品级标准,具有良好的溶解性、分散性和稳定性,不与其他成分发生不良反应。
其他原材料
色素与遮光剂
种类与用量:色素和遮光剂应选择符合药用或食品级标准的产品,其种类和用量应符合相关规定和配方要求,一般色素添加量在0.01%-0.1%,遮光剂如二氧化钛的用量一般为囊材质量的1%-3%。
安全性与稳定性:色素和遮光剂应无毒、无刺激性,在软胶囊的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,不会褪色、变色或与其他成分发生反应。
防腐剂
种类与限量:防腐剂的种类应符合相关标准,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、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等,其添加量一般不超过0.1%,且要注意不同防腐剂的复配使用可能产生的协同或拮抗作用。
有效性:防腐剂应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,能够有效抑制软胶囊在储存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,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