软胶囊的配方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,以确保产品的质量、稳定性和有效性。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:
囊材方面
明胶选择:明胶的质量至关重要,应根据产品需求选择合适冻力和粘度的明胶。一般来说,冻力在180-220Bloom为宜,粘度在30-60mPa·s之间较好,以保证软胶囊有良好的成型性和物理稳定性。若考虑素食或宗教因素,可选用植物胶如阿拉伯胶、卡拉胶等替代明胶。
增塑剂比例:增塑剂与明胶的比例会影响软胶囊的柔韧性和硬度。通常甘油与明胶的质量比在0.3-0.6:1之间,山梨醇与明胶的比例也类似。比例过低,软胶囊易脆裂;比例过高,软胶囊可能过于柔软、易变形。
添加剂使用
防腐剂:若产品易受微生物污染,需添加适量防腐剂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、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等常用防腐剂的添加量一般不超过0.1%,且要注意不同防腐剂的复配使用可能产生的协同或拮抗作用。
遮光剂:对于对光敏感的内容物,添加二氧化钛作为遮光剂时,其用量一般为囊材质量的1%-3%,以有效阻挡光线,防止内容物光解。
色素:使用食用级或药用级色素时,应根据产品定位和目标市场选择合适颜色和色调,添加量一般在0.01%-0.1%之间,避免过量使用影响产品外观或产生安全风险。
内容物方面
油性内容物
油脂选择:选择稳定性好、氧化值低的油脂,如鱼油软胶囊要选用高纯度、富含ω-3脂肪酸且过氧化值低的鱼油。同时,为防止油脂氧化,可添加0.01%-0.05%的抗氧化剂,如维生素E、丁基羟基茴香醚(BHA)、二丁基羟基甲苯(BHT)等。
粘度调节:通过添加适量的稀释剂或增稠剂来调节内容物的粘度,以保证灌装的顺利进行。例如,添加适量的大豆油可降低粘度,而添加蜂蜡等可适当增加粘度,一般粘度控制在200-500mPa·s之间。
水性内容物
pH值控制:内容物的pH值应控制在能保证软胶囊稳定性的范围内,一般pH值在4-8之间。对于偏酸性或碱性的药物或活性成分,可通过添加缓冲剂来调节pH值,如磷酸二氢钠-磷酸氢二钠缓冲体系等。
渗透压平衡:要使内容物的渗透压与人体体液渗透压相近,一般控制在280-320mOsm/kg之间,可通过添加氯化钠、葡萄糖等调节渗透压,防止软胶囊在储存过程中因渗透压不平衡而变形或破裂。
固体颗粒内容物
粒度分布:固体颗粒的粒度应均匀,一般要求90%以上的颗粒粒径在10-100μm之间,以保证内容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,避免出现沉淀、分层等现象。
分散性与流动性:添加适量的分散剂和助流剂,如二氧化硅、硬脂酸镁等,提高固体颗粒的分散性和流动性,防止颗粒聚集和结块,保证灌装精度和产品质量。
其他方面
配伍兼容性:囊材和内容物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,避免发生化学反应或相互作用。在配方设计前,需进行相容性试验,如将囊材和内容物在不同条件下放置,观察是否有变色、变形、软化、脆化等现象,以及检测内容物的含量和稳定性变化。
稳定性试验:在配方设计完成后,要进行加速稳定性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。加速稳定性试验一般在高温(如40℃±2℃)、高湿(如相对湿度75%±5%)条件下放置3个月,长期稳定性试验则在常温(25℃±2℃)、相对湿度60%±10%条件下放置12个月以上,考察软胶囊的外观、内容物含量、有关物质等指标的变化,根据试验结果优化配方。